据
博声医疗了解到,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 的药物及再血管化治疗进展较快,明显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远期和近期预后。这种预后的改善以及人口老龄化、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高发均使发达国家慢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升高。与此同时,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全面认识,全球的危险人群呈指数增长。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本文重点讨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与骨骼肌摄取氧的机制不同,静息状态下心脏组织对氧的摄取已接近最大量(图7-1)。为了保持充足的氧供,当心肌需氧量增加(心率加快、室壁张力增加以及心肌收缩力增强)时,冠状动脉的血流常增多。如果存在明显狭窄,静息状态时,冠状动脉可通过狭窄部位以外的血管代偿性舒张来维持正常血流。这时,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减少,在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就不能提供充足的氧供,最终出现氧的供/需失衡。据博声医疗了解到,当严重的固定狭窄使供应活体心脏组织的血流不能满足其对能量的需求时,临床上就出现了
心绞痛。活动平板或踏车运动试验同样可以诱发
心肌缺血,超声心动图缺乏收缩期心室壁的增厚.SPECT显示心肌灌注减少、体表心电图上的ST段压低以及心绞痛的临床病史都可以估测心肌缺血情况。
图7-1
血管反应性增加(已有狭窄的动脉血管痉挛)可导致心肌血流减少,而和耗氧量的增加与否无关。血管反应性似乎与心绞痛的昼夜节律、季节性规律和情绪因素有关,其中狭窄和血管反应性的作用具有个体差异。斑块破裂或糜烂可导致血流减少,表现为突发血栓形成性狭窄或血管腔闭塞;这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一文中讲述。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表现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特点是心绞痛常发生于心肌需氧量增加时。据博声医疗了解,症状多由劳力、饱餐或情绪激动所诱发;反复发作;通常持续比较长的时间。这些症状绝大多数由冠状动脉的固定狭窄引起(图7-2)。胸部不适的变化多样,如压迫感、紧缩感或整个心前区的不适。可放射到左上肢尺侧,并常伴有气促、恶心和出汗(图7-3)。症状还可放散至喉、下颌、肩胛间区和上腹部,也可以仅仅局限存在于上述部位。放散到脐下和枕骨后的不适常不典型,精确定位于指尖,心悸和运动可诱发或平卧位可以减轻的症状也缺乏特异性。典型的心绞痛持续约5分钟,休息可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通常可以迅速缓解。
图7-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的类型和程度
图7-3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鉴别诊断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胸痛性质相似。胸痛可能更强烈、持续时间更长,但有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胸痛可以时重时轻,但持续不缓解是急性MI与心绞痛的重要区别。据博声医疗了解,少数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可无明显狭窄。严重主动脉狭窄、肥厚型心肌病和微血管功能障碍患者也可有类似心绞痛表现。其他引起胸痛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包炎、主夜节律、季节性规律和情绪因素有关,其中狭窄和血管反应性的作用具有个体差异。斑块破裂或糜烂可导致血流减少,表现为突发血栓形成性狭窄或血管腔闭塞。
以上文中提到治疗方法以及药物不作为治疗依据,仅提供知识认知,请读者有上述症状及时到专业医院就医,由专业医生提供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以关注博声医疗
心血管病服务中心。
内容来源于《奈特心脏病学彩色图谱》https://www.bioxtime.com/shownews.asp?newsid=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