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据
博声医疗了解到,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靠有氧代谢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静的时候,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约为70%),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当某种原因导致心肌血液供需失衡,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而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那么得了心肌缺血怎么办?

心肌缺血怎么办——心肌缺血治疗(参考) 1.治疗原则 由于心肌缺血有发生
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患者得了心肌缺血怎么办?发现心肌缺血时,应及早治疗。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治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据博声医疗了解到,已发生并发症者,应及时治疗,防治恶化,延长患者寿命。
2.药物治疗(下列药物仅供参考,请按医嘱治疗) 由于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心肌血液(血氧)供需失衡,因此,治疗心肌缺血不外乎就是增加心肌的供氧和(或)减少心肌耗氧,从而使心肌氧的供需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1)抗血小板药物 防治血栓形成,预防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栓栓塞,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血管性死亡的危险,如无禁忌证均应长期服用,常用药物(参考)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β受体阻断剂 可减慢心率、减少心肌的秏氧,预防猝死,如美托洛尔或其缓释片。β受体阻滞剂为稳定型心绞痛的首选,与硝酸酯类合用可互相取长补短,一般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治疗反应及心率变化调整剂量。
(3)钙离子拮抗剂 可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常用药物有维拉帕米、硝苯地平等。
(4)他汀类药物 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稳定动脉斑块,防止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5)R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系统阻断剂 可预防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如贝那普利和缬沙坦等。
(6)硝酸酯类药物 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如单硝酸异山梨酯。
(7)溶栓药物 溶解急性形成的血栓,用于急性心肌梗死。

3.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广为患者接受。据博声医疗了解到,从早期的单纯球囊扩张术,到裸金属支架时代,到现在发展为药物涂层支架时代,已成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所以对于症状发作典型或不稳定、药物治疗不理想、无创检查提示心肌缺血的患者建议行冠脉造影检查,必要时行支架置入术。

4.外科冠脉搭桥术 复杂多支血管病变、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者可选择。

心肌缺血怎么办——心肌缺血的预防 1.饮食 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吃红薯、西红柿、胡萝卜、黑木耳等蔬菜,喝些绿茶,茶叶中含有少量的茶碱,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对患者的心肌缺血治疗有一定的帮助,茶叶中还有维生素C,能起到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但不宜过浓。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情绪要稳定,避免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戒烟少酒,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
3.适度运动 可促进心肌侧支循环的建立,运动应根据各人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要量力而行。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已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应密切注意自身情况,病情如有变化要及时就诊治疗。据博声医疗了解到,此外,易患冠心病的高危人群,也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如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腹型肥胖者、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等。
5.预防药物 主要是防止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或因冠心病死亡,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调血脂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以上文中提到治疗方法以及药物不作为治疗依据,仅提供知识认知,请读者有上述症状及时到专业医院就医,由专业医生提供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以关注博声医疗
心血管病服务中心。
内容来源于https://www.bioxtime.com/shownews.asp?newsid=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