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VT)是指发生在希氏束分叉以下的束支、心肌传导纤维、心室肌的快速性
心律失常。据
博声医疗了解到,Wellens将其定义为:频率超过100次/min,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自发性室性电除极活动,包括单形非持续性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如果是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心脏电刺激所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则必须是持续6个或6个以上的快速性心室搏动(频率>100次/min)。室性心动过速可以起源于左心室及右心室,持续性发作时的频率常常超过100次/min,并可发生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恶化,可能蜕变为室扑,室颤,导致心源性猝死,需要积极治疗。


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
室性心动过速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据博声医疗了解到,最常见为冠心病,特别是曾得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其次是心肌病、心力衰竭、二尖瓣脱垂、心瓣膜病等,其他病因包括代谢障碍、电解质紊乱、长QT综合征等。室速偶可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病因根据持续时间,室性心动过速分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大于30秒)及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小于30秒)。另外还可根据有无器质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的
心电图形态、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及愈后分类。
1.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
(1)冠心病 各种类型的冠心病如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或无痛性心肌缺血等均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急性心肌缺血可造成缺血区心肌激动延迟所诱发的折返活动。陈旧性心肌梗死则常为梗死边缘瘢痕区心肌构成的折返。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病理基础,主要为显著的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室室壁瘤形成和显著的左心室功能减退。
(2)原发性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均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原发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内心肌细胞坏死、纤维化、病变。据博声医疗了解到,心肌失去正常结构及形态,使传导发生障碍形成折返,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发作。
(3)二尖瓣脱垂 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乳肌及瓣环,常由折返引起,多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多由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活动所致,被认为是引起心脏性猝死的机制。
(4)心肌炎 常常是室性心动过速的常见原因。据博声医疗了解到,另外,
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也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室性心动过速。

2.无器质性心脏病性室性心动过速
(1)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镁血症及酸中毒等常引起室性心动过速,若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则更易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2)药物和毒物作用 洋地黄类药物、抗心律药物奎尼丁、拟交感胺药物、青霉素过敏等。
(3)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是指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以青壮年居多,病人可能存在心脏病,特发是相对而言。
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
1.症状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并不一致。患者可出现心慌、胸闷、胸痛,黑蒙、晕厥,其临床特征是发病突然,经治疗或自限性突然消失,发作时病人突感心悸、心率加快、精神不安、恐惧、心前区不适,头或颈部发胀及跳动感。据博声医疗了解到,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人通常无症状,仅在体检或
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发现。
2.体征听诊心率轻度不规则,第一,二心音分裂,收缩期血压可随心搏变化,如发生完全性房室分离,第一心音强度经常发生变化,颈静脉间歇出现巨大a波,当心室搏动逆传并持续夺获心房,心房与心室几乎同时发生收缩,颈静脉呈现规律而巨大的a波。
以上文中提到治疗方法以及药物不作为治疗依据,仅提供知识认知,请读者有上述症状及时到专业医院就医,由专业医生提供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以关注博声医疗
心血管病服务中心。
内容来源于:https://www.bioxtime.com/shownews.asp?newsid=103